嘆伏
基本解釋
同“ 嘆服 ”。《后漢書·文苑傳下·禰衡》:“ 射 馳使寫碑還校,如 衡 所書,莫不嘆伏。” 宋 蘇舜欽 《韓公行狀》:“郡將 皇甫選 為世吏師,聞公治狀,嘆伏不能已。”《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三:“眾官盡嘆伏少師有此等度量。”
嘆服。《陳書·歐陽頠傳》:“時人莫不嘆伏。其重然諾如此。”
成語(Idiom):嘆伏
發音(Pronunciation):tàn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對某種事物或情況感到驚訝、佩服或欽佩而心生敬畏,甚至連說話的聲音都變得低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嘆伏是由“嘆”和“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嘆有驚嘆、佩服之意,伏表示低聲下氣、敬畏之情。嘆伏形容對某種事物或情況感到非常驚訝、佩服或欽佩,以至于連說話的聲音都變得低沉,表達了深深的敬畏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嘆伏常用于描述對某人或某事物的非常之處感到驚嘆和敬畏的情感。可以用于表達對某人的才華、智慧或成就的欽佩,也可以用于形容對某種情況或事件的不可思議和震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嘆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率領楚軍攻打秦朝,一度取得了重大的勝利。然而,在巨鹿之戰中,項羽卻被劉邦擊敗,楚軍大敗而歸。此時,項羽感到非常驚訝和佩服劉邦的智謀和軍事才能,他心生敬畏之情,連說話的聲音都變得低沉,于是有了“嘆伏”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嘆伏是由形容詞“嘆”和動詞“伏”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華真是嘆伏,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2. 面對那位音樂大師的演奏,我不禁嘆伏,感嘆他的藝術造詣之深。
3. 這個故事真是嘆伏,讓人難以置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嘆伏”的發音與“嘆服”相類似,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嘆伏”相關的成語,如“嘆為觀止”、“嘆為止觀”等,來擴展對這個主題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水平真是嘆伏,我好想學會畫畫像他那樣好。
2. 初中生:聽到老師講解那個數學難題的解法時,我不禁嘆伏,覺得老師真的很厲害。
3. 高中生:看到那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我真是嘆伏,覺得科學的力量真的很偉大。
4. 大學生:在參觀博物館時,看到那些珍貴的文物,我不禁嘆伏,感嘆古人的智慧和文明。
5. 成年人:聽到那位演講者的演講時,我真是嘆伏,被他的口才和思想深深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