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度
成語(Idiom):洞度(dòng dù)
發音(Pronunciation):dòng d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洞度指的是洞穿、透過。形容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洞度是由“洞”和“度”兩個字組成。洞,指洞穴或洞口;度,指寬度、度量。洞度的意思是透過洞穴來測量它的寬度,引申為透過現象看本質,洞察事物的真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洞度常用于描述人的智慧、洞察力和眼光。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能夠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具有深刻的見解和獨到的觀察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四年》有記載:“子路曰:‘魯人無能,乃至于此。’子曰:‘夫何為則不洞度?’”這個故事中,孔子的弟子子路對魯國的現狀感到失望,孔子則用“洞度”來提醒他要洞察事物的本質,不要只看表面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洞度是一個動賓短語,由主語“人”和動詞“洞度”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洞度很高,能夠看到問題的本質。
2. 這位老師的洞度很深,總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思考。
3. 只有通過洞度,我們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洞度”與“透過洞穴測量寬度”這個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洞度的含義。你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洞穴里,透過洞口看到外面的世界,這樣就能理解洞度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在學習洞度的過程中,你可以通過閱讀名人傳記、哲學著作或心理學相關的書籍來進一步了解洞度的概念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洞度很高,總能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東西。
2. 初中生:只有通過洞度,我們才能發現問題的本質。
3. 高中生:這位老師的洞度很深,他的教學總能引發我們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