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言不及行
發音(Pronunciation):yán bù jí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說的話和做的事不一致,言行不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言不及行是指說話和實際行動不相符合,形容人說一套做一套,缺乏言行一致的原則和誠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那些只會空談而不付諸實際行動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不一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言不及行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三年》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齊國的公子重耳。當時,齊國的國君齊僖公想讓公子重耳成為繼承人,于是派人去請公子重耳回國。公子重耳接到消息后,立即回國,但在回國的路上,他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告訴他,齊國的國君已經去世,而且齊國現在已經被其他國家占領了。公子重耳聽后非常生氣,他說:“我早已聽說齊國有大禍,我是為了國家才回來的,現在竟然已經被其他國家占領了!”可是,公子重耳說了很多,卻沒有采取任何實際行動來解救齊國。這個故事就是言不及行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言不及行由四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說要改變現狀,但言不及行,一點實際行動都沒有。
2. 這個政府官員言不及行,他口口聲聲說要為人民辦事,卻只關心自己的利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言不及行”這個成語與一個人左右開口,卻沒有實際行動的形象聯系起來,將這個形象牢記在腦海中,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言行一致”、“言而無信”等,擴大對于言行不符的情況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明明答應過要幫我寫作業,結果卻一直拖延,真是言不及行。
2. 初中生:班里的班長常常說要組織活動,可是從來沒有實際行動,他真是言不及行。
3. 高中生:政治家在競選時承諾要為人民做出改變,可是一旦當選后卻沒有采取任何實際行動,他們真是言不及行。
4. 大學生:某某公司的老板總是說要改善員工福利,可是實際上卻一直削減員工的待遇,真是言不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