嬾拙
成語(Idiom):嬾拙 (lǎn zhuō)
發(fā)音(Pronunciation):lǎn zh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懶惰愚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懶惰不肯努力,思維遲鈍,不善于學習和工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懶惰和愚笨,常用于口語和文學作品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嬾拙最早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孟子在荀卿的幫助下,向齊國君主提出了許多改革建議,但是齊國君主卻不予理睬,認為這些建議太過平凡。于是,孟子說:“君主若不聽荀卿之言,恐怕只能得到嬾拙之臣。”這個故事形象地表達了荀卿的聰明才智被浪費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嬾拙是一個形容詞+形容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嬾拙地躺在床上,一點也不愿意動。
2. 這個學生一直嬾拙地學習,成績一直不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嬾拙”這個詞語的發(fā)音和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懶洋洋地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同時思維遲鈍,不善于學習和工作,從而記憶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文章或者觀察身邊的人,來進一步理解和應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嬾拙地完成作業(yè),老師都要多次提醒他才能完成。
2. 初中生:他的嬾拙表現(xiàn)讓他錯過了很多好機會。
3. 高中生:他在學習上嬾拙無能,無法適應高中的學習壓力。
4. 大學生:他嬾拙地面對挑戰(zhàn),沒有積極主動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