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詔
基本解釋
隋 唐 時期 永昌 、 姚州 地區(qū)有 蒙巂詔 、 越析詔 、 浪穹詔 、 邆賧詔 、 施浪詔 、 蒙舍詔 ,又有 時傍 、 矣川羅識 二族,通號“八詔”。 唐 王建 《宮詞》之二:“殿前傳點各依班,召對西來八詔蠻。”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八詔者, 隋 時 永昌 姚州 聞有 蒙舍詔 、 蒙雟詔 、 越析詔 、 浪穹詔 、 施浪詔 、邆 賧詔 ,又有 (時)傍 、 矣川羅識 二族,通號八詔。其后二族為 閤羅鳳 所滅,獨有六詔。南方之夷,惟 南詔 最大。夷語謂王為詔;或曰,當六詔皆在,歲有事天子各賜一詔,故曰‘八詔’。” 宋 張孝祥 《念奴嬌·張仲欽提刑行邊》詞:“ 方丈 三 韓 ,西山八詔,慕義羞椎結。”參閱《新唐書·南詔傳》。
成語(Idiom):八詔(bā zhào)
發(fā)音(Pronunciation):bā z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君主發(fā)布的命令或指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八詔是指古代中國君主發(fā)布的八個重要命令或指示。這些命令通常是關于國家治理、政治、軍事等方面的重要事項。八詔被視為君主權威的象征,也是君主對國家和百姓的責任和承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八詔一詞通常用于形容君主權威的表現(xiàn),也可以用于形容領導者發(fā)布的重要命令或指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八詔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中,記載了秦始皇發(fā)布的八個重要命令。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統(tǒng)一君主,他的八詔包括了許多重要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對于統(tǒng)一中國起到了重要作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八詔的結構是“八”和“詔”的組合,其中“八”表示數(shù)量,表示有多個命令或指示,“詔”表示君主發(fā)布的命令或指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頒布了一系列八詔,以推動國家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
2. 這位領導者發(fā)布了八詔,要求各部門加強協(xié)作,提高工作效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八詔”與秦始皇的統(tǒng)一中國和重要命令聯(lián)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秦始皇在宮廷中頒布八個重要的命令,來推動國家的發(fā)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秦始皇和八詔的歷史背景,了解秦朝的政治和社會制度,以及秦始皇的統(tǒng)一中國的重要貢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下了八詔,要求我們每天都要按時完成作業(yè)。
2. 初中生:政府發(fā)布了八詔,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3. 高中生:領導發(fā)布了八詔,要求我們加強學習,為國家建設做貢獻。
4. 大學生:公司CEO發(fā)布了八詔,要求員工提高工作效率,實現(xiàn)公司的發(fā)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