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箓
成語(Idiom):受箓
發音(Pronunciation):shòu zh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被騙,受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受箓是指被人欺騙或上當受騙的意思。箓(zhá)是古代一種用來記錄賬目的竹片或木片,受箓即意味著被人在賬目上作假,欺騙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受箓可以用來形容被人騙取財物、被人欺騙或被人愚弄的情況??梢杂糜诿枋霰蝗艘云墼p手段獲得利益的行為,也可以用于形容被人利用、愚弄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受箓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孔子世家》中。相傳,孔子的學生顏回在外出時,遇到了一個自稱是孔子的弟子的人,該人以孔子的名義向顏回借了一些錢財,并承諾還款。然而,此人并非真正的孔子弟子,也沒有還款的打算,顏回最終被騙,成為了受箓的典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朋友受箓了,借錢給了他卻一直沒有還。
2. 小明上當受箓,買了一個假手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受箓”與“被欺騙”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被箓子綁住,無法自拔,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上當受騙”、“被蒙騙”等,以加深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買了一本假書,被受箓了。
2. 初中生:我朋友被一個陌生人受箓了,給他借了一些錢。
3. 高中生:他上當受箓了,被一個騙子騙走了所有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