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鉢
基本解釋
陶制的容器,似盆而較小。《周書·儒林傳·盧光》:“令 光 於桑門立處造浮圖,掘基一丈,得瓦鉢、錫杖各一。”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三折:“止不過瓦鉢內斟村釀,那里有金盞內泛羊羔。”《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二回:“還有一個大瓦鉢,滿滿的盛著一鉢切碎的西瓜皮。”
成語(Idiom):瓦鉢 (wǎ bō)
發音(Pronunciation):wǎ b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頭顱,也比喻人的腦筋或智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瓦鉢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瓦指瓦片,鉢指佛教用來盛放食物或飲料的碗。瓦鉢用來比喻人的頭顱或腦袋,也可以表示人的智慧或思維能力。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智慧水平或頭腦的聰明與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瓦鉢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智商、智慧或者頭腦的聰明程度。可以用來表達一個人思維靈活、機智或者聰明過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瓦鉢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佛教。佛教寺廟中有供奉佛像的殿堂,通常在佛像前方會放置一個瓦鉢,用來接受信徒們獻上的供品。由于佛教中強調修行者要有善巧的智慧,因此瓦鉢也成為了智慧的象征。后來,這個成語就被引申為形容一個人的智慧或思維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瓦鉢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瓦鉢真不簡單,總能想出一些別人想不到的辦法。
2. 這個孩子的瓦鉢不錯,考試成績一直很優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把自己的頭腦比喻為一個瓦鉢,而這個瓦鉢代表著他的智慧和思維能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通過閱讀更多的成語故事和例句來擴展你的成語知識。此外,了解成語的起源和背后的文化背景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讀書可以增加瓦鉢里的智慧。
2. 初中生:我覺得我們班的班長瓦鉢挺聰明的,總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 高中生:學習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瓦鉢,將來能夠有更多的機會。
4. 大學生:大學生活是一個磨煉瓦鉢的過程,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培養綜合素質。
5. 成年人:工作中遇到問題,我們需要動動腦筋,發揮瓦鉢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