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股
成語(Idiom):剔股 (tī gǔ)
發音(Pronunciation):tī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剔除朋友或知己,斷絕關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剔股源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鮑叔牙為晉大夫,晉人使之為大夫,曰:‘以剔我股。’”據說晉國的昭公曾經與鮑叔牙有過一段深厚的友誼,但由于昭公的一些錯誤行為,鮑叔牙決定與他斷交,于是昭公請求鮑叔牙剔除他的股骨,以表達徹底斷絕關系的決心。后來人們用“剔股”來比喻斷絕朋友或知己的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斷交、斷絕關系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嚴重的矛盾和沖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發生了嚴重的矛盾,最后不得不剔股斷交。
2. 他們曾經是最好的朋友,但因為一些誤會,最終剔股不再交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剔股”記憶為“剔除股骨”,表示徹底斷絕關系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際關系相關的成語,如“刎頸之交”、“金蘭之交”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小明之間發生了很大的爭執,我們決定剔股不再做朋友。
2. 初中生:他們曾經是最要好的朋友,但因為一些事情,他們剔股斷交了。
3. 高中生:他們之間的友誼經歷了很多考驗,最后還是剔股了,徹底斷絕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