巘崎
成語(Idiom):巘崎(yì qi)
發音(Pronunciation):yì q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山峰陡峭,高聳入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巘崎是一個形容山峰陡峭的成語,用來形容山峰高聳入云,形勢險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巘崎一詞可用于形容山峰陡峭的景觀,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形勢險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年》中有一則故事,故事中描述了魯國的國君宣公攻打鄰國晉國時,晉國的國君趙簡子派人給宣公送來了一塊石頭,石頭上刻有兩個字:“巘崎”。趙簡子希望通過這塊石頭告訴宣公,晉國的山峰陡峭,形勢險要,不易攻打。這個故事使得“巘崎”一詞成為形容山峰陡峭、形勢險要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巘(yì)崎(q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山峰巘崎險峻,很少有人敢攀登。
2. 這個地方交通不便,四周都是巘崎的山峰,很難進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巘崎”這個詞與“峰”、“高聳入云”等詞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山峰的陡峭和高聳特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山峰、山脈相關的成語,如“雄峙”、“峰回路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這座山峰真高,巘崎得像一座大塔。
初中生:這個地方的山峰都很巘崎,很適合攀巖運動。
高中生:這片地區地勢險要,被巘崎的山峰環繞著,非常適合建設軍事基地。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