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奴
成語(Idiom):僮奴
發(fā)音(Pronunciation):tóng n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人奴役、驅(qū)使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僮奴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僮”指未成年的男子,也可以指男仆;“奴”指受雇于人家、為他人服務的人。因此,僮奴指的是被人奴役、驅(qū)使的人,沒有自主權(quán)和自由意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被人壓迫、剝削的情況,強調(diào)被奴役者無法自主決策和行動。可以用來形容某些社會階層、勞動者、學生等在特定環(huán)境中缺乏自由的現(xiàn)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國國君平津侯主父有一個心腹僮僕叫做郭泰,非常聰明能干。一次,平津侯主父擔心郭泰會為自己立功而受到其他國君的迫害,于是安排他去做韓國的奴仆。郭泰在韓國做奴仆期間,表現(xiàn)出色,受到了韓國國君的賞識,最終被韓國國君賜予高官厚祿。這個故事中的郭泰就是一個典型的僮奴。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僮”和“奴”兩個字組成,其中“僮”是形容詞,用來修飾“奴”,表示被奴役者的身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社會存在著許多被剝削的僮奴。
2. 在這個家庭中,他們被視為僮奴,沒有自由的權(quán)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僮奴”拆開記憶,理解為未成年男子被奴役,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了解更多有關奴役、剝削和自由的內(nèi)容。例如:奴隸、奴役、自由、剝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把動物當作僮奴,不給它們自由。
2. 初中生:在那個時代,許多人被迫成為僮奴,沒有自由的權(quán)利。
3. 高中生:在這個社會中,有些人被剝奪了自由,成為了現(xiàn)代的僮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