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憲
基本解釋
(1).猶上法。謂準上以為法。 漢 王延壽 《魯殿靈光賦》:“規矩應天,上憲觜陬。” 宋 宋祁 《賀宋鼇長舍人啟》:“竊以紫垣右掖,上憲經星之圖;內史贊書,實賦隨風之命。”
(2).指上司。《儒林外史》第九回:“今將本犯權時寄監收禁,候上憲批示。”《文明小史》第五回:“﹝ 柳知府 ﹞便將這事始末,詳詳細細,通稟上憲。”
成語(Idiom):上憲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x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任命為憲官,擔任高級官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憲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上指晉代官職,憲指憲官。上憲原指被晉代帝王任命為憲官的人,擔任高級官職。后來,這個成語擴展為指被任命為高級官職的人,具有一定的權力和責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上憲一詞常用于描述被任命為高級官職的人,特別是那些具有重要權力和責任的官員。可以用來形容某人被提拔到重要職位上,也可以用來表示對某人的贊許和肯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上憲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晉代。晉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當時的帝王非常重視憲官的選拔和任命。據傳,晉代帝王司馬炎在任命憲官時,曾經對被提拔的官員說:“你是上憲,有責任和義務為國家和人民服務。”這句話后來演變為成語“上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憲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上為動詞,憲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憑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終于上憲了。
2. 這位年輕的官員被任命為上憲,希望他能夠為國家做出更多貢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上憲”這個成語的發音來記憶。將“上憲”與“上限”進行聯想,上限表示最高限度,而上憲則表示被提拔到最高官職。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中國古代官職制度和歷史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晉代的官制和官職名稱,了解晉代帝王對憲官的重視和選拔標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是班級的上憲,我要負責幫助同學們解決問題。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名上憲,為國家做出貢獻。
3. 高中生:他在大學期間就被提拔為學生會主席,真是個上憲啊。
4. 大學生:他的能力和經驗讓他成為了公司的上憲,負責重要的決策和管理工作。
5. 成年人:他一直努力工作,終于在公司里上憲了,成為了高級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