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是公
基本解釋
漢 司馬相如 作《子虛賦》,假托 子虛 、 烏有先生 、 亡是公 三人互相問答。后因以“亡是公”指實際上不存在的人或物。 宋 楊萬里 《梅花數枝蓋冰結而為此也》詩:“只愁窗外春日紅,瓶子化作 亡是公 。”
成語(Idiom):亡是公(wáng shì gōng)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shì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情發生之后,就無法改變,已成定局,不可更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亡,失去;是,就是;公,公平。亡是公表示事情已經發生或結果已經確定,無法改變。通常用來形容事實已經無法改變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亡是公通常用于討論無法改變的事實、結果或命運。可以用于描述個人生活中的不可逆轉的決定,也可以用于描述社會和政治領域的不可變的局勢或政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亡是公的起源,目前并沒有確切的故事或傳說。這個成語的含義源自人們對現實的認識,認識到有些事情已經無法改變,只能接受現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亡是公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亡”和“是”為動詞,“公”為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決定已經亡是公了,我們只能接受。
2. 現在已經是亡是公的結果了,我們不能再改變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亡是公”與“無法改變”、“已成定局”等含義相關的詞語聯想起來記憶。也可以使用類似“亡是公,事已定”或“亡是公,不可更”等押韻的短語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成語和其用法,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成語的起源和用法,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放學后才發現錢包丟了,亡是公了,只能向老師報告了。
2. 初中生:考試成績已經出來了,亡是公了,我們只能接受自己的分數。
3. 高中生:我申請的大學已經拒絕了我,亡是公了,我只能重新考慮其他的選擇。
4. 大學生:公司決定裁員的消息已經傳出,亡是公了,我們只能面對這個現實。
5. 成年人:這次選舉結果已經確定了,亡是公了,我們只能支持新當選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