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婁
成語(Idiom):鉤婁(gōu lóu)
發音(Pronunciation):gōu l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暗中勾結、串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鉤婁是一個四字成語,由“鉤”和“婁”兩個字組成。鉤指勾連,婁指婁子,引申為勾結、串通。形容人暗中勾結、密謀共同利益,通常用于貶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鉤婁這個成語多用于貶義場合,形容人們暗中勾結、串通,共同謀取私利。可以用于描述政治圈、商業圈、社會關系等領域中的不良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記載了一個關于鉤婁的故事。故事中,平原君虞卿是一個賢德之人,為了保護國家利益,他曾多次揭發官員的貪污行為。但是,有一天,虞卿卻突然改變了態度,與官員勾結起來,共同謀取私利。這個故事的出現,使得“鉤婁”成為了一個貶義詞語,用來形容人們暗中勾結、串通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鉤婁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些商人之間經常鉤婁,所以他們的行為總是不受人信任。
2. 他們為了爭奪項目,不惜鉤婁,最終造成了嚴重的競爭狀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鉤婁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用鉤子勾住了另一個人的婁子,暗示他們暗中勾結、串通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如“勾結”,“串通”,“明哲保身”等,可以幫助加深對鉤婁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之間總是鉤婁,一起作弊。
2. 初中生:這個團體內部的人經常鉤婁,一起謀取私利。
3. 高中生:政界的人們常常鉤婁,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4. 大學生:商界中有些人為了爭奪利益,不惜鉤婁,導致市場競爭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