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雛
基本解釋
小雞。《孟子·告子下》:“有人於此,力不能勝一匹雛,則為無力人矣。” 趙岐 注:“人言我力不能勝一小雛,則謂之無力人。” 阮元 校勘記引 孫奭 孟子音義:“匹, 丁 ( 丁公著 )作疋……音節蓋與疋字相似,后人傳寫誤耳。” 梁啟超 《知恥學會敘》:“兵惟無恥,故老弱羸病,茍且充額,力不能勝匹雛耳。”一說,幼鴨。 宋 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匹’字本作‘鴄’,鴨也。從省作匹。《禮記》説‘匹’為鶩是也。”又《答汪尚書》:“是猶先察秋毫,而后睹山岳;先舉萬石,而后勝匹雛。”一說,一只雞。‘匹’為量詞。見 楊伯峻 《孟子譯注》。
成語(Idiom):匹雛
發音(Pronunciation):pǐ c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才出眾、非常優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匹,一對;雛,小鳥。匹雛原指一對小鳥,后用來比喻一對非常優秀的人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夸獎人才出眾、能力非凡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對配合默契的合作伙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匹雛這個成語是出自《莊子·逍遙游》中的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莊子與惠子一同游玩,看到一對小鳥飛得非常協調,莊子贊嘆道:“這對小鳥真是匹雛啊!”后來,人們就用“匹雛”來形容非常優秀的人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匹”和“雛”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是匹雛,合作無間。
2. 這位年輕的科學家是匹雛中的佼佼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小鳥飛翔的形象,將“匹雛”與優秀的人才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才、優秀相關的成語,例如“龍潛鳳采”、“獨步天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兩個是一對匹雛,一起完成了作業。
2. 初中生:這個班級里有很多匹雛,大家互相學習,一起進步。
3. 高中生:他們兩個是匹雛,一起參加了科技競賽并獲得了一等獎。
4. 大學生:他們是同一專業的匹雛,一起研究了一項重要課題并發表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