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戒
成語(Idiom):自戒
發音(Pronunciation):zì j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自我警戒、自我反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自戒是由“自”和“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自,意為自己;戒,意為警戒、告誡。自戒的意思是警告自己、反省自己的錯誤或缺點,以便改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自戒常用于勸誡自己或他人要警惕自身的過失或錯誤。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當人們意識到自己存在問題時,可以用自戒來提醒自己要及時改正錯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自戒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晉書·卷一百二十二·劉隗傳》。劉隗是晉朝時期的一位官員,他在擔任官職期間非常廉潔,而他的兒子卻因貪污受賄被罷官。劉隗深感愧疚和自責,于是他在家中設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自戒”兩個字,提醒自己和家人要時刻警惕自己的錯誤,以免重蹈覆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自戒的結構是“自 + 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犯錯誤后總是能夠自戒及時改正。
2. 我們應該時刻自戒,不要被貪欲沖昏了頭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鏡子前,鏡子里的自己在警戒自己的錯誤,提醒自己要自我反省、自我警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自戒相關的成語,如自責、自省等,可以擴展對于自我反省和警戒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中犯了很多錯誤,以后要自戒,認真復習。
2. 初中生:我在學習中經常粗心大意,要自戒,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3. 高中生:我意識到自己在學習上的懶散態度,決定要自戒,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4. 大學生:我在社交中有時候過于沖動,需要自戒,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