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糾
基本解釋
(1).糾纏交錯貌。《詩·魏風·葛屨》:“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毛 傳:“糾糾猶繚繚也。” 陳奐 傳疏:“糾糾、繚繚,古今語,凡屨皆有綦,經言糾糾,傳言繚繚,皆謂綦之狀也。”
(2).同“ 赳赳 ”。武勇貌。 元 無名氏 《符金錠》第四折:“十虎威名天下罕,英雄糾糾鎮京華。” 清 戴名世 《曲阜縣圣廟塑像議》:“因 子路 之好勇,而微赭其面,為糾糾武猛之形。”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這騎在馬上,挾著弓矢糾糾昂昂而來的當然是男子。”
成語(Idiom):糾糾
發音(Pronunciation):jiū j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互相糾纏、糾結、紛爭不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糾糾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之間互相糾纏、糾結、紛爭不休的狀態。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人陷入無休止的爭執、紛爭或糾紛中,無法解決或結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糾糾可以用于各種生活場景中,例如描述兩個人之間的爭吵不斷,糾纏不休;也可以形容一個問題或困境無法解決,一直糾結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糾糾的起源故事并不明確,但可以通過解析成語的結構來推測其含義。糾糾是由兩個相同的“糾”字組成,表示相互糾纏、糾結。其中的“糾”字原指紡織品上的紐扣,后來引申為糾纏、糾結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糾糾是由重復的“糾”字組成的,表示強調糾纏、糾結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人之間的關系糾糾纏纏,一直無法解開。
2. 這個問題已經糾糾擾擾地困擾了我很長時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糾糾看作是兩個相同的“糾”字,形象地表示事物之間糾纏不休的狀態。可以通過反復朗讀和使用例句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糾糾相關的成語,如紛紛擾擾、糾結不已等。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文章或參加語言學習班來進一步提高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兩個人糾糾纏纏地爭吵了好久,老師都生氣了。
2. 初中生:這個問題糾糾擾擾了我很久,我不知道該怎么辦。
3. 高中生:這個社會問題糾糾結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