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槵子
基本解釋
亦作“ 木患子 ”。1.高大喬木,枝葉似椿,果實和皮可制澡藥,去垢同于肥皂。果核圓而堅,黑如漆珠,可作念珠。又名油珠子、菩提子、無患子。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無患子》。
(2).指此種植物的果核或果實。《法苑珠林》卷四六:“若欲滅煩惱障者,當貫木槵子一百八,常以自隨。”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龍眼之樹如荔枝……核如木槵子而不堅。” 宋 張世南 《游宦紀聞》卷九:“家君嘗手植核於小圃……三歲高二丈許。始實,初如菉豆,凡兩月漸大,有墮地者,視之,木患子也。皮可洗衣,功不讓皁角。核則人以為念珠者。”
(3).借指念珠。 清 曹寅 《雨夕偶懷桐皋僧走筆得二十韻卻寄》:“徒然木槵子,碌碌鏗指爪。”亦省稱“ 木槵 ”。 明 屠隆 《曇花記·夫人內修》:“莊嚴七寶,木槵對軍持,同向蒲團禮六時。”
成語(Idiom):木槵子
發音(Pronunciation):mù huàn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語不準確、含糊不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槵子的基本含義是指言辭不準確、含糊不清。槵子原指槵木,它是一種質地堅硬,紋理清晰的木材。木槵子在成語中的意義是指人的言辭像木槵子一樣,不夠明確、清晰,給人一種含糊不清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木槵子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不清楚、含糊不清,不夠準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用這個成語來批評那些說話不清不楚、含糊其辭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木槵子這個成語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來源。這個成語的意義源自于木槵子這種木材的特性,紋理清晰但質地堅硬,不容易被加工成形。人們通過比喻,將木槵子的特性應用到言辭上,形容一個人的話說得不夠清楚、準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木槵子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話像木槵子一樣,讓人完全聽不懂他的意思。
2. 她的回答含糊不清,就像木槵子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木材相關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塊木槵子,它的紋理清晰但是質地堅硬,不容易被加工成形。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意義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言辭相關的成語,如“含糊其辭”、“說三道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回答像木槵子一樣模糊,讓我不知道他到底是同意還是反對。
2. 初中生:老師的解釋太像木槵子了,我們一點都聽不懂。
3. 高中生:他的演講太含糊不清了,就像木槵子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4. 大學生:這篇文章的論點不夠明確,有點像木槵子一樣,讓人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