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
基本解釋
(1).一到。《管子·幼官》:“三千里之外,諸侯世一至。” 漢 王充 《論衡·恢國》:“ 黃帝 堯舜 ,鳳凰一至。”《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老夫只恐大限一至,不能發言,故今日為君敘及此也。”《宋史·晁迥傳》:“方盛暑,為蠲宿直,三五日一至院。”
(2).竟至;乃至。《戰國策·齊策一》:“ 靖郭君 之於寡人,一至此乎?”《紅樓夢》第一一二回:“ 賈政 嘆口氣道:‘我不料家運衰敗,一至如此!’”
(3).猶言小善,偏材。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九徵》:“一至謂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質也。” 劉昞 注:“未能兼濟,各守一行。”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理盡者不可責有餘,一至者不可求兼濟。”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表》:“愚夫一至,偶識量己。”
(4).指忠正鯁直。《晉書·王沉傳》:“若達一至之言,説刺史得失,朝政寬猛,令剛柔得適者,給穀千斛。”《北史·高道悅傳》:“居法樹平肅之規,處諫著必犯之節。王公憚其風鯁;朕實嘉其一至。”
成語(Idiom):一至
發音(Pronunciation):yī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差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事物之間沒有絲毫差異,完全相同或一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兩個事物或情況完全相同或沒有任何差異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秦始皇曾經有一位寵幸的妃子,她與秦始皇的皇后非常相像,以至于秦始皇分不清她們的區別。于是,有人對秦始皇說:“貴妃與皇后一至,無二致。”這句話后來演變成了成語“一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形容詞“一”和動詞“至”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的觀點一至,沒有任何分歧。
2. 這兩個產品的質量一至,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一至”與“一致”聯系起來,它們的意思非常相似。可以通過類似的發音和意義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一至”意思相近的成語,如“一模一樣”、“一樣如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兩個蘋果的大小和顏色一至。
2. 初中生:他們兩個的答案一至,都是正確的。
3. 高中生:這兩個作品的風格和觀點一至,都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批判。
4. 大學生:這兩篇論文的結論一至,都得出了相同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