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曠
基本解釋
◎ 平曠 píngkuàng
[flat and vast] 平坦寬廣
土地平曠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詳細解釋
(1).平坦寬廣。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四:“今去 耶溪 三里許,地頗平曠。” 清 褚人穫 《堅瓠補集·芙蓉別院》:“暇日登州后 龍首山 傍麓,有巨石,平曠可容二三十許人。” 朱自清 《潭柘寺戒壇寺》:“ 戒壇 在半山上,山門是向東的。一進去就覺得平曠。”
(2).指平坦廣闊之地。《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傳序》:“衣裳班蘭,語言侏離,好入山壑,不樂平曠。” 宋 蘇軾 《出峽》詩:“入峽喜巉巖,出峽愛平曠。” 殷夫 《孩兒塔》:“孩兒塔喲,你是稚骨的故宮,佇立于這漠茫的平曠。”
成語(Idiom):平曠(píng kuàng)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ku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平曠指的是地勢平坦開闊,沒有遮擋物的廣闊景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曠形容的是一片沒有遮擋物的廣闊空間,沒有山巒、建筑物等阻擋視線的地方。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視野開闊、空曠無垠的景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曠常用于描述大草原、沙漠、海洋等開闊的自然景觀。也可以用來形容沒有遮擋物的廣場、廣闊的街道等城市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暫無相關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曠屬于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片平曠的大草原上,牛羊悠閑地吃著青草。
2. 在平曠的海面上,遠處的船只顯得十分渺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想象自己站在一片開闊的平原上,周圍沒有任何遮擋物,視野開闊,廣闊無垠。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一些中國著名的平曠景觀,如內蒙古的大草原、新疆的戈壁沙漠等。也可以學習一些相關的成語,如平坦如砥、平地起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站在山頂上,看到了一片平曠的大海。
2. 初中生:在平曠的沙漠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3. 高中生:踏上平曠的草原,我仿佛置身于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