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詭
成語(Idiom):恢詭
發音(Pronunciation):huī g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變化莫測,難以捉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恢詭是由“恢復”和“詭秘”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恢復指事物從一種狀態恢復到原來的狀態,詭秘指事物難以預測和理解。恢詭表示事物變化莫測,難以捉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恢詭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行為、表情、情緒等變化莫測,難以預測和理解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心思難以揣摩,或者形容某個事件的發展變化不可預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恢詭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故事講述了當時齊國的大夫鮑叔牙為了討好君主,經常變換自己的言行。君主認為他的行為詭秘莫測,難以捉摸,因此形成了“恢詭”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恢詭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恢詭,讓人無法琢磨他的真實意圖。
2. 這個案件的發展變化太恢詭了,我們無法預測下一步會發生什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恢詭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臉上出現了恢復的痕跡,但又帶著詭秘的表情,這樣可以幫助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恢詭相關的成語,如“變幻莫測”、“莫測高深”等。這些成語都可以用來形容事物變化莫測、難以捉摸的特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笑容恢詭,讓我覺得他在捉弄我。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故事的情節恢詭,每一次轉折都讓人意想不到。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人的思維方式恢詭,無法預測他的下一步行動。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公司的經營策略恢詭,每一次決策都讓人摸不透他們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