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裙
基本解釋
裙子之一種。《花月痕》第四八回:“ 掌珠 、 寶書 ,首纏青帕,身穿箭襖,腰繫魚鱗文金黃色兩片馬裙。”
成語(Idiom):馬裙(mǎ qún)
發音(Pronunciation):mǎ qú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馬腹下的裙子,比喻人在馬上行走時,因為衣物拖在馬背上,行動不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裙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它來源于古代人們在馬上行走時的實際情況。當人們騎馬行走時,衣物會因為拖在馬背上而限制行動,讓人感到不便。因此,馬裙成了形容人在行動中受到阻礙的象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裙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行動中受到一些不必要的限制或阻礙。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難,無法自由行動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裙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韓長孺傳》中。據說,韓長孺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官員,他在上任時,身穿一件很長的裙子騎馬前往官府。由于裙子拖在馬背上,行動十分不便。這個情景被人們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行動中受到阻礙,逐漸演變成了成語“馬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馬”和“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繁瑣的規定,他在工作中穿了一條“馬裙”,無法自由發揮。
2. 這次旅行,我不想再穿“馬裙”了,希望能夠自由自在地行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馬裙的形象與行動受限的情況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人騎在馬上,裙子拖在馬背上,行動不便的情景,可以讓記憶更加深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馬有關的成語,如“騎虎難下”、“馬到成功”等,來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穿著一條馬裙去參加舞蹈課,走起路來特別不方便。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穿了一條馬裙,導致動作不流暢,最終輸掉了比賽。
3. 高中生:這個政策讓我們感覺像穿了一條馬裙,無法自由地展開創造性思維。
4. 大學生:在新的項目中,我們要擺脫過去的馬裙,勇敢嘗試新的方法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