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籙
基本解釋
道書,符箓。《中黃真經·釋題》“不學不知謂之蒙”注:“學道修行,大忌輕言泄事,縱得玉籙金章,終不成道。” 唐 黃滔 《祭先外舅》:“東尋玉籙,則 龍虎 嵳峩,南訪金沙,則 羅浮 突屼。”
成語(Idiom):玉籙(yù lù)
發音(Pronunciation):yù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君主的命令和詔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玉籙是古代帝王用來發布命令和詔令的一種重要儀器。它由玉制成,形狀像篆書中的籀文,上面刻有君主的命令內容。玉籙是帝王權力的象征,代表著君主的意志和權威。成語“玉籙”引申為君主的命令和詔令,表示權威和決定的力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權威的命令和決定,也可以用來形容有權力的人的命令和指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玉籙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帝王時代。在古代,帝王用玉籙來發布命令和詔令,這是一種象征權威和決定的方式。玉籙作為一種重要的儀器,代表著君主的意志和權威,成為后世所傳頌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表示權威的命令和決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君主的玉籙下達了一項重要的決定。
2. 我們必須遵守上級的玉籙,執行他們的命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玉籙”聯想為古代帝王用來發布命令的玉制儀器,形狀像篆書中的籀文。可以通過想象君主手持玉籙發布命令的場景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帝王的制度和儀式,了解更多關于權威和決定的成語,如“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玉籙讓我們每天都要按時完成作業。
2. 初中生:校長的玉籙要求我們保持校園的整潔和安靜。
3. 高中生:政府的玉籙要求我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4. 大學生:教授的玉籙指示我們完成一份研究報告。
5. 成年人:公司的玉籙要求我們按時上班并完成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