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歷歷可考
發音(Pronunciation):lì lì kě k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的來源、事實的確鑿,可以被清楚地證明和考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歷歷可考是由三個詞組合而成的成語,歷指歷史,可考指可以被考證。這個成語形容某個事物的來源、事實的確鑿,可以被清楚地證明和考證。它強調了事實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歷歷可考常用于描述某個事實或觀點具有確鑿的證據和可靠的來源。可以用于學術研究、歷史考證、法律案件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歷歷可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文學家杜牧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寫道:“有時即事歷歷可考,未必可靠。”這句話后來被引申為歷歷可考這個成語,用來表達事實確鑿可靠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歷歷可考由三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歷史事件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歷歷可考。
2. 這個論點的正確性可以通過大量的證據歷歷可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歷歷可考的發音拆分成“歷歷”和“可考”兩部分進行記憶,同時可以與歷史考證的概念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歷史、法律等領域的知識可以幫助理解和運用歷歷可考這個成語。可以閱讀相關的歷史書籍、法律案例等,進一步了解歷史事件和法律事實的考證過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歷歷可考的證據來了解它。
2. 初中生:歷史書上記載了很多歷歷可考的事實,我們可以通過研究歷史來了解過去的文明。
3. 高中生:研究歷史需要通過歷歷可考的證據來支持觀點,這樣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
4. 大學生:在學術研究中,我們需要使用歷歷可考的材料來支持我們的理論,確保研究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