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待
成語(Idiom):苛待
發音(Pronunciation):kē d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人或動物施加過度嚴厲的待遇,不給予適當的關懷和照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苛待是一個形容詞,用于形容對待他人過于嚴厲、殘忍或不公平。這個詞語常常用來描述人們對待他人的不公正行為,包括虐待、欺凌或剝削等。苛待不僅僅是對待他人的殘忍行為,還包括對待動物、環境或自然資源的不當使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苛待這個詞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例如描述一個人對待員工或下屬的不公正行為,或者描述一個國家對待其公民的不公平對待。此外,苛待還可以用來描述對待動物的虐待行為,以及對待自然資源的濫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苛待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五年》中。相傳,齊國的襄公在位時,因為他的好施政,齊國的百姓生活得很幸福。于是,有一位名叫苛子的人開始苛待群眾,欺壓百姓。襄公得知后非常憤怒,下令將苛子抓捕并嚴懲不貸。從此以后,苛待這個詞語就用來形容對待他人的過度嚴厲和不公平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苛待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苛”表示嚴厲、殘酷,第二個字“待”表示對待、照顧。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對待他人過于嚴厲的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老板對待員工非常苛待,經常加班加點,不給予適當的休息時間。
2. 孩子們對待小動物的方式應該友善而不是苛待。
3. 環境保護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問題,我們不能苛待自然資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苛待”的發音和基本含義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例如,將“苛待”發音記憶為“可帶”,并將其與對待他人過于嚴厲的行為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苛待是一個描述不公正行為的詞語,我們應該努力避免苛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權益和尊嚴。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和關心他人的感受。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那個同學,他經常苛待我。
2. 初中生:班上的一些同學經常苛待弱勢群體,我們應該積極反對這種行為。
3. 高中生:老師對待學生的方式應該公正而不是苛待。
4. 大學生:我們不能苛待自己,要學會平衡學習和生活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