錙介
成語(Idiom):錙介
發音(Pronunciation):zī j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小心眼,計較小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錙介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小心眼,計較小事。它表示一個人過于注重細節,對于瑣碎的事情非常計較,容易因為小事而產生矛盾和爭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錙介一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過于計較小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遇到那些對一些細節問題過于計較的人時,我們可以使用錙介來形容他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錙介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文苑英華》中,原文是“錙銖必較”。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一位名叫錙銖的官員。他曾經在一次宴會上,看到一位貴賓的酒杯里有一粒米,于是他非常生氣地指責貴賓對待宴會的態度不夠謙虛。從此以后,人們用“錙銖必較”來形容那些過于計較小事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錙介由兩個字組成,其中“錙”是一個名詞,意思是一種古代的貨幣單位,也可以表示很小的東西;“介”是一個動詞,意思是計較,爭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為了一點小事跟人爭吵,真是錙介得很。
2. 別跟他討價還價了,他太錙介了,根本不會給你便宜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錙介的發音“zī jiè”與“自己”進行聯想,因為錙介的人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小事,不顧他人感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錙介類似的成語,如“斤斤計較”、“小題大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很錙介,為了一點小事就跟同學爭吵。
2. 初中生:我不喜歡和錙介的人一起玩,他們總是計較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3. 高中生:老師說我們班的同學都很錙介,希望我們能夠多關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