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聽
成語(Idiom):審聽(shěn tīng)
發音(Pronunciation):shěn t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審查并仔細傾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審聽是指在審查某個問題或情況時,仔細傾聽并全面理解相關的信息和細節。這個成語強調了在判斷和決策之前,需要進行充分的調查和了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審聽常用于描述對待復雜問題的態度和方法。它可以用于商務談判、法律案件、學術研究等領域,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面對復雜情況時的處理方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審聽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要選擇一位賢能之士為自己的助手。他設下了一個試煉,要求候選人在一座極其安靜的山上聽風聲。只有通過仔細傾聽風聲,才能給出正確的答案。最終,只有田忌通過了這個試煉,成為了孟嘗君的助手。這個故事中的“審聽”一詞,后來逐漸演變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審查問題時的傾聽和理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做決策之前,我們要先進行審聽,了解問題的各個方面。
2. 這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團隊成員的審聽和合作。
3. 在法庭上,法官會仔細審聽雙方的證詞,以做出公正的判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審聽”理解為審查和傾聽的結合。可以想象自己在審查一個問題時,需要仔細傾聽各方的意見和證詞,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審聽相關的成語,如“審時度勢”、“審慎”等,以豐富對于審查和傾聽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老師告訴我們在考試前要審聽好題目,才能答對。
2. 初中生(13-15歲):在做調查研究時,我們要審聽各方的意見,才能得出準確的結果。
3. 高中生(16-18歲):在寫論文時,我們要審聽相關的專家觀點,以提高論文的質量。
4. 大學生(19-22歲):在進行商業談判時,我們要審聽對方的需求和意見,以達成雙方的合作。
5. 成年人(22歲以上):在工作中,我們要善于審聽和分析問題,以做出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