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轡
基本解釋
(1).謂駕馬沒有韁繩。《鄧析子·轉辭》:“明君之御民,若御奔而無轡,履冰而負重。”《孔叢子·刑論》:“ 孔子 曰:‘以禮齊民,譬之於御則轡也……無轡而用策,則馬失道矣。’” 漢 張衡 《東京賦》:“常翹翹以危懼,若乘奔而無轡。”
(2).比喻馳騁自由。《后漢書·仲長統傳》:“至人能變,達士拔俗,乘云無轡,騁風無足。”
成語(Idiom):無轡
發音(Pronunciation):wú é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車轅,形容行走無阻,輕松自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轡,古代車轅的一部分,用來控制車輛行進方向。無轡即沒有車轅,比喻行走自由自在,沒有束縛和阻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來形容人生輕松自在,沒有困擾和阻礙的狀態。也可用于形容工作、學習等沒有壓力和束縛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成公二年》記載了一個故事,齊國的國君遭到了一位名叫孟嘗君的大臣的責備,孟嘗君說:“國君應該像牛一樣,有轡才能行。”這句話意味著要有規矩和約束,才能有秩序和進步。后來,人們將“有轡”與“無轡”相對,用來比喻有束縛和無束縛的不同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無”表示沒有,否定的意思;“轡”表示車轅,用來控制車輛行進方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現在工作自由自在,可以任意支配時間,真是無轡之樂。
2. 在這個假期里,他們一家人無轡地游覽了許多風景名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轡”與“無拘束”進行聯想,兩者的意思相似,都表示沒有束縛和限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自由自在、無阻礙相關的成語,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放暑假的時候,可以無轡地玩游戲,不用擔心作業。
2. 初中生:考試結束后,同學們都感到無轡,可以放松一下了。
3. 高中生:大學生活讓人感到無轡,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專業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