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惕
基本解釋
謂至夜晚仍懷憂懼,工作不懈。 晉 葛洪 《抱樸子·吳失》:“ 吳 主不此之思,不加夕惕,佞諂凡庸,委以重任,危機急於彍弩,亡徵著於日月。” 南朝 梁 沉約 《立太子恩詔》:“夕惕寅畏,若寘淵谷?!?明 李東陽 《送顧天錫員外審刑山西》詩:“夙興念委託,夕惕懷艱辛。”參見“ 夕惕若厲 ”。
成語(Idiom):夕惕
發音(Pronunciation):xī t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夕惕指黃昏時分警惕戒備,形容時刻保持警覺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夕惕由兩個字組成,夕意為黃昏、傍晚;惕意為警惕、戒備。夕惕的意思是在黃昏時刻保持警覺,時刻警惕戒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夕惕常用于形容人們對于某種情況或事物保持高度警覺、警惕的狀態??梢杂糜诿枋鼍?、軍人、保安等職業需要時刻保持警覺的人,也可以用于描述人們在面對危險、不確定的情況時保持警惕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夕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書·卷九十七·西南夷傳》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南越國的國君劉賀曾經在夜晚被敵人襲擊,自此以后,他每天晚上都在宮殿的大門外設有警衛,夜晚時刻保持警覺。這個故事傳開后,人們便用“夕惕”來形容時刻保持警覺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夕惕屬于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軍人在執行任務時必須時刻保持夕惕,以確保安全。
2. 她對這個陌生的環境保持著夕惕的態度,不敢掉以輕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夕惕與黃昏時分的景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在黃昏時分,太陽逐漸下山,天色變暗,人們開始保持警覺,警惕夜晚的到來,這就是夕惕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夕惕相關的成語,如夙夜不懈、戒備森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媽媽告訴我晚上回家要保持夕惕,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說話。
2. 初中生(13-15歲):考試前的幾天,我每天晚上都保持夕惕,復習功課,準備迎接考試。
3. 高中生(16-18歲):在社會上生活,我們要時刻保持夕惕,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防止被騙或遇到危險。
4. 大學生及以上:在職場上,我們要保持夕惕,時刻警惕競爭對手的動向,以保護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