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音
基本解釋
普通樂音。 唐 黃滔 《省試一一吹竽》詩:“次第教單進,宮商乃異宜。凡音皆竄跡,至藝始呈奇。”
成語(Idiom):凡音(fán yīn)
發音(Pronunciation):fán y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凡是有聲音的都能夠聽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凡音意為“凡是有聲音的都能夠聽到”。這個成語形容聲音傳播的迅速,無所不至。無論是大聲的呼喊還是微弱的細語,只要有聲音產生,都能夠被人們聽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凡音常用于形容聲音傳播的廣泛和迅速。可以用來形容消息傳播的快速,或者形容某個地方聲音的響亮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凡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一文中。文章中描述了一個人在山上吹起了號角,聲音迅速傳遍了整個山谷,所有能聽到聲音的人都感到震撼。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凡音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凡音是由“凡”和“音”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凡”表示普遍、一切,“音”表示聲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消息一傳出去,凡音皆知。
2. 這個演講的聲音凡音可聞,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凡音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山上吹號角,聲音迅速傳遍整個山谷,所有人都能夠聽到聲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聲音相關的成語,如“聲色犬馬”、“響徹云霄”等,加深對聲音傳播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教室里大聲喊了一聲,凡音皆知。
2. 初中生:這個新聞報道的聲音凡音可聞,大家都知道了。
3. 高中生:他在演講比賽中的聲音凡音皆知,贏得了全場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