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傷
成語(Idiom):損傷(sǔn shāng)
發音(Pronunciation):sǔn sh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受到傷害或損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損傷是指物體或人受到傷害或遭受損失,常用來形容事物受到損害或人受到傷害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損傷這個詞語可以用于描述身體受傷、物品損壞、精神受創等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它來描述事物的破壞、人的傷害或遭受到的損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損傷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中,其中有一句話:“損之又損,以至于無咎”,意思是指對事物進行適當的削減或損害,可以避免更大的損失或傷害。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表示傷害或損失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損傷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損”表示損害、削減,第二個字“傷”表示傷害、損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事故中受到了嚴重的損傷。
2. 這個玻璃杯摔碎了,受到了損傷。
3. 這次戰斗中,我們的軍隊遭受了巨大的損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1. 將“損傷”這個詞拆分成兩個字,分別記憶其含義,損表示削減、傷表示傷害。
2. 可以聯想到“損傷”這個詞與受傷、損失有關,將這些詞聯系起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自損八百”,意為自己損失很大。
2. 學習相關的表達方式,如“損人利己”,意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傷害他人。
3. 學習相關的成語故事,如“割席斷交”,意為斷絕關系,不再交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3-6歲):玩具被弄壞了,受到了損傷。
2. 小學生(7-12歲):他在比賽中受到了腿部的損傷。
3. 中學生(13-18歲):這次地震造成了很多建筑物的損傷。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經濟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