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同伐異
成語(Idiom):黨同伐異
發音(Pronunciation):dǎng tóng fá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同一個黨派或團體內部的人互相攻擊、排斥異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黨同伐異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黨”指的是同一個政治黨派或團體,而“同伐異”則表示內部成員互相攻擊、排斥異己。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同一個團隊、組織或群體內部的人員之間互相爭斗、排斥他人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黨同伐異常常用于描述政治團體、組織、公司或其他人群中出現的內部沖突、權力斗爭、派系之爭等情況。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為了個人利益而不顧團隊整體利益、互相攻擊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黨同伐異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年》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孔子的學者,在昭公十年時,因為反對國君的錯誤決策,遭到了其他官員的排斥和攻擊。孔子為了維護正義,堅定地保持了自己的立場,最終贏得了人們的尊重。這個故事成為了“黨同伐異”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黨同伐異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黨”、“同”、“伐”、“異”分別代表同一個黨派、互相、攻擊、異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政黨內部,由于個人利益的沖突,出現了黨同伐異的現象。
2. 公司內部的黨同伐異導致了團隊的分裂和效率的下降。
3. 只有摒棄黨同伐異的心態,才能形成團結協作的工作氛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黨同伐異”拆分成四個字來記憶,然后理解每個字的含義,再將它們組合起來,形成整個成語的意義。此外,可以將這個成語與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有關中國的成語和其它文化背景的故事,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有一些同學老是互相攻擊,真是太像黨同伐異了!
2. 初中生:我覺得黨同伐異會導致團隊分裂,影響整個項目的進展。
3. 高中生:政治黨派內部的黨同伐異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需要加以解決。
4. 大學生:我們學校的學生會內部出現了黨同伐異的現象,導致了團隊的矛盾和沖突。
5. 成年人: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同事之間的黨同伐異,這讓整個團隊的氛圍變得緊張和不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