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節
成語(Idiom):抱節
發音(Pronunciation):bào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堅守正義、守身如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抱節是由“抱”和“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抱,表示懷抱、抱持;節,表示禮節、規矩。抱節的基本含義是指堅守正義、守身如玉,不被外界的誘惑所動搖。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應該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守住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抱節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誘惑和困難時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和道德準則,不輕易妥協。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也可以用來表達對某個人的贊揚和敬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抱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董仲舒傳》中,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儒家學者。據說,董仲舒年輕時曾被官府追捕,但他寧死不屈,堅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則,最終被釋放。后來,人們用“抱節”來形容董仲舒的高尚品德和守正不阿的精神,逐漸演變成為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抱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商場上面臨誘惑,但始終抱節守身,不為所動。
2. 這位官員一直抱節廉潔,為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抱著一根節(規矩),表示他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道德、原則相關的成語,如“守正不阿”、“以德報怨”等,來進一步豐富對于品德和道德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學習董仲舒,堅持抱節,不做欺騙別人的事情。
2. 初中生:他在考試中堅持抱節,不抄襲,最終取得了好成績。
3. 高中生:面對誘惑,我們要像董仲舒一樣抱節守身,不被外界的誘惑所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