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徭役
基本解釋
即小徭。《唐律·戶婚中·應復除不給》:“諸應受復除而不給,不應受而給者,徒二年;其小徭役者,笞五十。” 長孫無忌 疏議:“其小徭役,謂充夫及雜使。”
成語(Idiom):小徭役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yáo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幼時期承擔的輕微勞動或責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徭役由“小”、“徭”和“役”三個字組成。其中,“小”表示年幼,指年幼時期;“徭”表示勞役,指承擔勞動;“役”表示勞役的義務。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年幼時期承擔的輕微勞動或責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形容孩子承擔一些簡單的家務或學校任務,也可以用于形容成年人承擔一些輕微的工作或責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中有一則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齊國的公子,他在年幼時,就主動承擔了一些輕微的勞動和責任,如為父親捶背、為母親梳頭等。這個故事被后人引用,并形成了成語“小徭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孩子們每天都要完成一些小徭役,如整理書包、洗碗等。
2. 父母應該讓孩子們適當承擔一些小徭役,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和獨立能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小孩子在家里做一些輕微的家務,如幫父母洗碗、整理書包等,這樣就能夠記住“小徭役”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責任相關的成語,如“盡職盡責”、“守土有責”等,以加深對責任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放學后都要完成一些小徭役,如整理書包、掃地等。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承擔一些小徭役,如完成作業、整理教室等。
3. 高中生:雖然我們年紀不大,但也應該承擔一些小徭役,如幫助家人做家務等。
4. 大學生:盡管我們已經成年,但我們也要承擔一些小徭役,如參加志愿活動、幫助他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