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詔
基本解釋
唐 代位于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南的 烏蠻 六個部落的總稱,即 蒙雋詔 、 越析詔 、 浪穹詔 、 邆睒詔 、 施浪詔 、 蒙舍詔 。“詔”義為王或首領。其帥有六,因號“六詔”。 唐 開元 二十六年后, 蒙舍詔 并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 巍山縣 南境),史稱 南詔 。其地在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部。 唐 元稹 《蠻子朝》詩:“西南 六詔 有遺種,僻在荒陬路尋壅?!焙笥靡苑Q 云南 。 宋 陸游 《晚登橫溪閣》詩:“瘴霧不開連 六詔 ,俚歌相答帶 三巴 ?!?清 陸元輔 《送文介石學博歸滇南》詩:“ 三江 日月孤臣老, 六詔 風煙萬里歸?!?呂志尹 《過黔楚界喜晴》詩:“ 六詔 鄉關常恨別, 三湘 春水無情流。”參閱《舊唐書·南蠻西南夷傳》、《新唐書·南蠻傳上》。
成語(Idiom):六詔(liù zhào)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z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帝王發布的六道詔書,用以規范社會秩序和行為準則。泛指有權力者頒布的命令或規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詔源于古代中國帝王的統治時期,是指皇帝頒布的六道詔書,用以規范社會秩序和行為準則。六詔通常包括有關禮儀、道德、法律、軍事、教育等方面的規定。因此,六詔在現代漢語中泛指有權力者頒布的命令或規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六詔一詞常用于描述政府、組織或個人對他人的命令、規定或要求。例如,在工作場合中,上級領導可以發布六詔,要求員工按時完成任務;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向子女發布六詔,要求他們遵守家規家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帝王統治時期。當時,帝王通過頒布六道詔書來規范社會秩序和行為準則。六詔的內容涉及各個方面,包括禮儀、道德、法律、軍事、教育等。這些詔書被認為是帝王權威的象征,也被視為統治者對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詔屬于四字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上級領導發布了六詔,要求我們全體員工加強學習,提高工作效率。
2. 學校頒布了六詔,規定學生要遵守校規,不得遲到早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六”字與數字“6”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同時,可以想象一個帝王在高臺上頒布詔書的場景,以幫助記憶其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中國帝王的統治制度和詔書的內容,以加深對六詔這一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發布了六詔,要求我們保持教室的干凈整潔。
2. 初中生:校長發布了六詔,要求我們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
3. 高中生:政府發布了六詔,要求我們珍惜時間,提高學習效果。
4. 大學生:老板發布了六詔,要求我們加班加點,完成項目任務。
5. 成年人:政府發布了六詔,要求我們節約用水,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