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铏
基本解釋
土形。《韓非子·喻老》:“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鉶,必將犀玉之杯。” 唐 李商隱 《寄太原盧司空》詩:“ 禹 貢思金鼎, 堯 圖憶土鉶。”《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一件像個黃沙大碗,説是 帝舜 當日盛羹用的,名曰‘土鉶’。”
成語(Idiom):土铏
發音(Pronunciation):tǔ h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行樸實、正直,不妄圖奢華或虛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铏是由“土”和“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土”表示樸實、正直,“铏”表示莊重、端正。土铏形容一個人的品行樸實、正直,不妄圖奢華或虛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土铏常用于贊美一個人樸實、正直的品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不愛攀比、不追求虛榮物質的生活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有記載:“魯有土铏之士,而其官不及。”這句話形容了魯國有一位品行樸實、正直的人,但他的官職卻不高。后來,“土铏”就成為了形容這種品行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條件一般,但是一直保持著土铏的品行。
2. 她不追求名利,一直過著土铏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土”字與樸實、正直聯系起來,將“铏”字與莊重、端正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品行、人格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正直無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土铏的好同學,從不欺負別人。
2. 初中生:老師常常用土铏來形容他,說他是一個樸實的人。
3. 高中生:她的土铏品行讓她成為了班級里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