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撫世酬物(fǔ shì chóu wù)
發音(Pronunciation):fǔ shì chóu w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了報答社會,回報世間而努力奮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撫世酬物意為“安撫世人,回報社會”,指通過努力工作,為社會作出貢獻,回報世間。這個成語強調了個人應該有社會責任感,不僅追求個人利益,也要考慮到社會的需要和利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表達個人追求進步,為社會作出貢獻的意愿和決心。可以用于鼓勵他人努力工作,回報社會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公元前544年,魯國國君昭公想要修建一座大型的宮殿,但是缺乏資金。于是他下令征收賦稅,但人民生活負擔過重,一片怨聲載道。昭公聽到人民的聲音后,深感自己應該回報他們的辛勞,于是取消了征稅的計劃,并用自己的財產來修建宮殿。這個故事成為了“撫世酬物”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努力工作,撫世酬物,為社會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2. 她立志要撫世酬物,回報社會,所以一直在做公益活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撫世酬物”拆分為“撫世”和“酬物”來記憶。其中,“撫世”表示安撫世人,“酬物”表示回報社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社會責任相關的成語,如“奉獻社會”、“回報社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長大后要撫世酬物,為社會做出貢獻。
2. 中學生(13-18歲):我們應該撫世酬物,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3. 大學生及成年人:每個人都應該有撫世酬物的意識,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