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時
基本解釋
猶不識時務。《金瓶梅詞話》第十四回:“ 花子虛 不識時,還使小廝再三邀請。 西門慶 一徑躲的往院里去了,只回不在家, 花子虛 氣的發昏,只是跌腳。”
成語(Idiom):不識時(bù shí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bù shí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懂得時機,不知道抓住時機或者不知道適時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識時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不懂得時機,不知道抓住機會或者不知道在適當的時候采取行動。這個成語強調了在特定時刻采取正確行動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識時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各種場合,特別是在描述一個人錯過了一個重要機會或者沒有抓住時機的情況下。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能及時抓住機會的人,也可以用來提醒自己要善于把握時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識時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紅樓夢》一書。故事中,賈母要給賈寶玉選妾,賈寶玉卻不懂得抓住時機,沒有表現出對某個女孩的興趣。賈母就對他說:“你不識時!”意思是他不懂得抓住時機,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識時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不”是表示否定的副詞,“識”是動詞,表示懂得或認識,“時”是名詞,表示時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很有才華,但因為不識時而錯過了很多機會。
2. 她不識時,一直等到最后才采取行動,結果太晚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鐘表旁邊,但他卻不懂得讀時鐘,不知道什么時候是最佳時機。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住不識時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時間相關的成語,如時不我待、時時刻刻、一時半刻等。這些成語都與時間有關,可以幫助理解和運用不識時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識時,沒有抓住機會參加足球隊。
2. 初中生:他因為不識時,錯過了考試的報名時間。
3. 高中生:她不識時,沒有在適當的時候向他表白。
4. 大學生:我意識到自己不識時,沒有抓住實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