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隱
基本解釋
(1).出仕和退隱。 清 錢大昕 《盧氏群書拾補序》:“自念四十年來,仕隱蹤跡,輒步先生后塵;而嗜古顓僻之性,謬為先生所許。” 清 方文 《夢崔正誼李溉林二明府見訪》詩:“何緣遇 崔 、 李 ,一見遂傾倒。仕隱雖殊途,握手傷懷抱。”
(2).舊謂居官而不親公務。商務本《說郛》卷三引 宋 馬永易 《實賓錄》:“ 唐 楊初 為 江西 王仲舒 從事,終日長吟,不親公牘,府公致言,拂衣而去,乃采山飲泉。朝客聞之,以為仕隱。” 清 褚人穫 《堅瓠廣集·隱說》:“ 唐 唐暢 為 西川 從事,不親公務,人稱仕隱。”
成語(Idiom):仕隱
發音(Pronunciation):shì y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隱退,不再從政,過上平凡的生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仕隱是由“仕”和“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仕”表示擔任官職,“隱”表示隱藏、隱退。仕隱的基本含義是指官員隱退,不再從政,過上平凡的生活。這個成語強調了官員放棄權力和地位,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仕隱一詞常用于描述官員或政治家在退休后選擇隱退的情況。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放棄權勢追求內心平靜的選擇,也可以用來表達對某些官員退休后過上平凡生活的贊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仕隱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歷史故事。相傳,唐朝時期有一位名叫魏徵的官員,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謀士。魏徵在官場上非常有聲望,但在一次病重之后,他決定隱退回家。他在家中過上了平凡的生活,不再從政。他的隱退行為被人們稱為“仕隱”,后來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仕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仕”是動詞,“隱”是動詞。這個成語的結構比較簡單,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是一位高官,但現在選擇了仕隱,過上了平凡的生活。
2. 這位政治家在退休后沒有選擇繼續從政,而是仕隱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仕隱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官員穿著官服,在人群中隱退,變得平凡起來。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文化和歷史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唐朝時期的歷史和文化。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守株待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爺爺曾經是一位市長,但現在已經仕隱了,每天和我們一起玩耍。
2. 初中生:這位退休的校長選擇了仕隱,但他仍然關心學校的發展。
3. 高中生:政治家在幾十年的從政生涯后,決定仕隱,追求內心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