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吏
成語(Idiom):鈴吏(líng lì)
發音(Pronunciation):líng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守夜的警衛或巡邏的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鈴吏是古代官員的一種稱謂,專門負責守夜、巡邏以及保護安全。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夜間值班的警衛人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夜間值班的警衛、巡邏等。也可以用來形容負責保護安全的人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鈴吏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呂刑》中,記載了周朝時期的一位鈴吏,他負責守夜巡邏,保護國家的安全。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形容夜間值班的警衛人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鈴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夜深了,鈴吏在城墻上巡邏。
2. 這個博物館雇了一支專業的鈴吏隊伍來保護珍貴文物的安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鈴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身穿古代官服,手持鈴鐺的官員在夜晚巡邏的場景,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古代官員的職責和巡邏制度,以及古代城墻的建筑和防御系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夜晚城里的鈴吏非常勤奮,保護了我們的安全。
2. 初中生:我爸爸是一名警察,他經常值夜班,就像一個現代的鈴吏。
3. 高中生:在古代,鈴吏是非常重要的官員,負責維護社會的安定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