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諭
基本解釋
亦作“ 訓喻 ”。猶訓誨;開導。《藝文類聚》卷三七引 三國 魏 管寧 《答桓范書》:“泛愛遇隆,遠辱綸墨,降尊誘卑,訓喻過泰。”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一:“想此十餘月中,訓諭何限?惜乎弗問,此師之咎矣。” 唐 杜甫 《元日示宗武》詩:“訓喻青衿子,名慚白首郎。” 清 林則徐 《曉諭粵省士商軍民人等速戒鴉片告示稿》:“本大臣由 楚 省奉召進 京 ,面承訓諭,指授機宜,給以欽差大臣關防來此查辦,爾等皆已聞知。”
英文翻譯
1.allocution
成語(Idiom):訓諭
發音(Pronunciation):xùn y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言辭或行動對人進行教導、規勸或訓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訓諭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訓”意為教導、教訓,諭”意為告訴、命令。訓諭的基本含義是通過言辭或行動對人進行教導、規勸或訓誡,以期使其改正錯誤或改進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訓諭常用于形容長輩對晚輩的教導,或者上級對下級的規勸和訓誡。也可以用來形容教師對學生的教導,或者領導對部下的指導。在正式場合中,訓諭也可以用來表示高層對下屬的命令或規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訓諭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在古代社會中,長輩對晚輩的教導和規勸是非常重要的,它體現了家族的傳統和價值觀。因此,訓諭成為了一種常見的教育方式,被廣泛應用于家庭、學校和社會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訓諭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父親對兒子說:“你要好好學習,不要荒廢時間,這是我對你的訓諭。”
2. 老師對學生說:“要遵守校規,不要做違反紀律的事情,這是我對你們的訓諭。”
3. 領導對員工說:“我們要保持團隊合作精神,努力工作,這是公司對我們的訓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訓諭記憶為“訓(xùn)人的諭(yù)言”,以此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有關中國古代禮儀文化和教育方式的知識,可以閱讀相關的歷史書籍或參觀博物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們說:“要好好聽課,這是對我們的訓諭。”
2. 初中生:班主任對我們說:“要遵守紀律,不要遲到早退,這是對我們的訓諭。”
3. 高中生:學校領導對我們說:“要努力學習,爭取好成績,這是對我們的訓諭。”
4. 大學生:導師對我們說:“要嚴謹科研,不要偷懶,這是對我們的訓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