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途
基本解釋
◎ 正途 zhèngtú
(1) [right way]∶正道;正路
走上正途
(2) [orthodox]∶科舉時代以通過科舉考試選擇而做官為正途
正途出身
近義詞
反義詞
詳細解釋
(1).亦作“ 正涂 ”。猶正道。 漢 趙岐 《<孟子>題辭》:“ 孟子 閔悼 堯 、 舜 、 湯 、 文 、 周 、 孔 之業,將遂湮微,正涂壅底,仁義荒怠,佞偽馳騁,紅紫亂朱。” 郭沫若 《脫離蔣介石以后》五:“我的路徑已經是明了了,只有出于辭職的一途。如終是工具,但好在是被用在正途上的工具。” 葉圣陶 《城中》:“畢業學生往往來問進那個中等學校好,便回答他們,總是官立的中學或師范好,因為那是正途。”
(2). 清 制官吏以進士、舉人出身與以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蔭貢出身的稱正途。由捐納或議敘而得官的稱異途。《清會典事例·禮部·錄送鄉試一》:“五十二年議準,正途貢監,令該監照例收考,分別去取。”《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徵辟難道算得正途出身么?”《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一回:“及至他批了出來,底下人的命,也是什么正途出身,封疆開府。” 孫中山 《五權憲法》:“從前 中國 的官吏,凡經過考試出身的人,便算是正途,不是考試出身的人,不能算是正途。”
成語(Idiom):正途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正途指的是正確的道路或正當的途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途是由“正”和“途”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正”表示正確、合法,而“途”表示道路、途徑。正途的含義是指按照合法、正確的方式去做事情,遵循道德準則和法律法規,不走歪門邪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途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按照正常的、合法的方式進行,不違背道義或法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正途來表達對追求合法、道德的行為的贊賞或鼓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途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強調人們應該遵循道德準則,尊重他人,以及按照正當的方式去做事情。因此,正途成為了儒家思想中重要的概念之一,被廣泛傳承和應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途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堅守正途,從不會為了個人利益而違法亂紀。
2. 只有走正途,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
3. 這個國家鼓勵人們走正途,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正途這個成語,可以聯想“正”字的筆畫形狀,它像是一個直立的人,代表著正確、合法的行為。而“途”字的右邊是“辶”字部首,表示道路、行走。通過聯想這兩個字的形狀和意義,可以幫助記憶正途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于正途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正義、合法、道德等,來豐富你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走正途,不要作弊。
2. 初中生:只有通過努力學習,才能走上正途,實現自己的夢想。
3. 高中生:在面對誘惑和選擇時,我們要堅守正途,不輕易放棄自己的原則。
4. 大學生:走正途是成功的基礎,我們要用勤奮和誠實來鋪就自己的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