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算
基本解釋
亦作“ 天筭 ”。1.猶言天數。《后漢書·張純傳論》:“專命禮臣,撰定國憲……而業絶天筭,議黜異端。” 李賢 注:“業絶天筭謂 章帝 晏駕也。”
(2).天文歷算的簡稱。《清史稿·時憲志一》:“ 宣城 人 梅文鼎 研精天算。” 清 朱駿聲 著有《天算瑣記》四卷, 李善蘭 著有《天算或問》一卷。
近義詞
成語(Idiom):天算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s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天意、自然規律所決定的命運,亦指自然界的計算和推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算是一個古代成語,它源自于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認為天地自然有其自己的規律和運行方式,人們無法改變或抵抗。因此,天算意味著人們應當順應自然規律,接受自己的命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算常常用于描述人們面對困難或挫折時,應該接受命運的安排,不要過分抱怨或反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天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這篇文章中。文章中,公孫丑問孟子關于天命的問題,孟子回答說:“天算不如人算。”意思是說人們的計劃和努力無法與天地自然的規律相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算由兩個漢字組成,天(tiān)意為天空或自然界,算(suàn)意為計算或推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明白命運是無法改變的,所以他學會了接受天算。
2. 面對困難,我們應該順應天算,不要過分抱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天算與天空和計算相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哲學思想和古代成語的知識,可以進一步學習《孟子》等經典著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知道天算是指天意決定的命運。
2. 初中生(13-15歲):面對挫折,我們應該接受天算,不要過分抱怨。
3. 高中生(16-18歲):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順應天算,不要輕易放棄。
4. 大學生(19-22歲):天算告訴我們,努力和機遇都是重要的,不能只依賴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