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敏
基本解釋
[釋義]
(形)〈書〉不聰明。舊時常用來表示自謙。
[構成]
偏正式:不〔敏
[例句]
我很不敏;還請多指教。(作謂語)
英文翻譯
1.[書] [謙] (不聰明) not intelligent; not clever
詳細解釋
◎ 不敏 bùmǐn
[unwise;unintelligent;nonsensitive;unalive;slow] 不聰明,不明事理
我雖不敏,請嘗試之。——《孟子·梁惠王上》
(1).不明達;不敏捷。《國語·晉語二》:“ 款 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導,以至于死。” 韋昭 注:“敏,達也。”《后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鄙人愚暗,受性不敏。”《梁書·張率傳》:“ 相如 工而不敏, 枚皋 速而不工。”《剪燈新話·修文舍人傳》:“侏儒飽死而 方朔 苦飢,豈才藝之不敏也?”
(2).謙詞。猶不才。《論語·顏淵》:“ 回 雖不敏,請事斯語矣。”《漢書·司馬遷傳》:“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不敢闕。”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 魏貞菴 ﹞命予作《北西廂》翻本,以正從前之謬。予謝不敏。” 魯迅 《華蓋集·導師》:“要前進的青年們大抵想尋求一個導師。然而我敢說:他們將永遠尋不到。尋不到倒是運氣。自知的謝不敏,自許的果真識路么?”
成語(Idiom):不敏(bù mǐn)
發音(Pronunciation):bù m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敏指的是不靈敏、反應遲鈍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敏形容人的反應遲鈍,思維緩慢,不夠敏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思維遲鈍、反應遲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不敏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但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反應遲鈍,思維緩慢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敏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不”和“敏”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回答問題總是不敏,需要別人反復解釋才能明白。
2. 這個學生思維不敏,上課時總是反應遲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玩游戲時反應遲鈍,不夠敏捷,從而形成對不敏的理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不敏相關的成語,如不智、遲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反應真的很不敏,連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出來。
2. 初中生:他在班上總是不敏,老師講的內容他都聽不懂。
3. 高中生:他的思維不敏,解題速度很慢,總是考不及格。
4. 大學生:大學的學習需要反應敏捷,他的不敏讓他在課堂上總是跟不上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