碓擣
成語(Idiom):碓擣 (duì dǎo)
發音(Pronunciation):duì d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勞動艱苦,費力不討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碓擣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碓指的是古代磨谷物的石碓,擣指的是用杵擣米的動作。這個成語比喻勞動艱苦、費力不討好,形容做事情費力而收效甚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碓擣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做事情辛苦而收益微薄的情況,特別適用于形容勞動者在付出辛勤努力后,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或認可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碓擣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農村生活。古時候,農民需要用石碓磨谷物,這個過程非常費力且勞累。而擣米則需要用杵不停地敲打米粒,同樣也是非常辛苦的勞動。因此,碓擣成語就形容了這種勞動艱苦、費力不討好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碓擣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碓和擣都是動詞,表示不同的勞動動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早出晚歸,為了生活拼命工作,可最后還是碓擣一場,一無所獲。
2. 她為了完成這個項目,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最終只是碓擣了一場,沒有得到任何獎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用碓磨谷物或者用杵擣米的場景,感受到勞動的辛苦與付出,從而記住碓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還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勞而無功”、“辛勤付出”等,來豐富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要寫很多作業,但是成績卻沒有提高,感覺自己碓擣了一場。
2. 初中生:為了參加比賽,我每天都要練習很長時間,但最后只是碓擣了一場,沒有拿到獎牌。
3. 高中生:我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每天都要努力學習,但是最后成績卻沒有達到預期,感覺自己碓擣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