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狼吞虎噬 (láng tūn hǔ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láng tūn hǔ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吃東西或做事情貪婪、粗暴、毫無顧忌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狼和虎是猛獸,它們吃東西時非常兇猛,狼吞虎噬形容一個人吃東西或做事情非常貪婪,毫無顧忌和禮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吃飯時狼吞虎噬,或者做事情時毫無顧忌地追求自己的利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狼吞虎噬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李時中的《菜根譚》一書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去山上捕獵,他看到一只狼正在吞食一只虎,而虎頭還沒有被狼吞下去。這個人看到后,想要趁機奪取狼吃剩下的虎頭,結果被狼吃掉了。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貪婪和毫無顧忌的行為最終會帶來災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吃飯的時候狼吞虎噬,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2. 這個公司為了追求利潤,狼吞虎噬地剝削員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動物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只狼和一只虎在吃東西時非常兇猛地咬嚼,形象生動地表達了狼吞虎噬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貪婪、無節制行為相關的成語,例如“貪得無厭”、“食古不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吃零食的時候狼吞虎噬,一會兒就把零食吃光了。
2. 初中生:這個人為了賺錢,狼吞虎噬地做了很多違法的事情。
3.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貪污腐敗,狼吞虎噬地占有了很多公共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