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土傅籍
成語(Idiom):箸土傅籍
發音(Pronunciation):zhù tǔ fù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學問或才能高深博大,如箸土般堆積,傅籍般豐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箸,指用來堆積土石的工具;土,指泥土;傅籍,指戰國時期齊國的一位學者,他的才學極為博大精深。箸土傅籍形容一個人的學問或才能非常豐富,如同堆積土石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學識淵博,才華出眾。可以用來表揚別人的學問或才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齊策二》記載了傅籍的故事。傅籍是戰國時期齊國的一位學者,他的學問極為廣博,被稱為“傅籍之才”。因此,人們用“箸土傅籍”來形容學問或才能非常豐富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箸土傅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知識面很廣,真是個箸土傅籍的人。
2. 這位教授的研究成果豐富多樣,可謂箸土傅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箸土傅籍”與傅籍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傅籍用箸子堆積土石,象征他豐富的學問和才能。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傅籍的故事和他在學術領域的貢獻,進一步了解戰國時期的歷史背景和學術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你的知識真多,簡直是個箸土傅籍!
2. 初中生: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真是個箸土傅籍的學霸。
3. 高中生:他參加了很多科學競賽,贏得了很多獎項,可見他的才能真是箸土傅籍。
4. 大學生:他的研究涉及多個學科領域,真是個箸土傅籍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