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口
基本解釋
(1).指龍形香爐的出煙口。 北周 庾信 《奉和趙王春日》:“香煙龍口出,蓮子帳心垂。” 倪璠 注:“香煙龍口出者,言香爐刻為龍形,薰香煙從口中出也。”
(2). 五龍口 之省稱。 山東省 萊陽市 東南有 五龍山 , 五龍山 有水道五,于山下合流入海。 五龍口 即此五條水道匯聚入海處。 宋 余靖 《竊聞集賢侍郎政成公暇時出游覽因念青社境物之勝長句四韻奉寄觀文殿大學士龐籍上》:“波通 龍口 春戲盛,云入山門曉望開。”原注:“今州 廣固 ,通 五龍口 。”
(3).大壩未合龍時的流水口。 碧野 《彩石斑斕》:“眼看截流的公路加寬了,引河挖好了,門式起重機安裝起來了,石山爆破了,拋石船在江中拋石筑龍口了。”
成語(Idiom):龍口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險要的地方或關鍵時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龍口”形容地勢險要,比喻關鍵時刻或危險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需要謹慎行動,以克服困難或避免危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戰爭、競爭或關鍵時刻。也可用于形容某個地方地勢險要,如山口、峽谷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龍口”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相傳,有一條兇猛的龍居住在一座陡峭的山口中,它的威力無人能敵。為了征服這條龍,許多英勇的士兵前去挑戰,但都沒有成功。最終,一個智慧的將軍找到了一個獨特的方法。他指揮士兵們合作,在龍口的兩側挖掘了一個大坑,將龍困住。從那時起,人們開始用“龍口”來形容險要的地方或關鍵時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集中注意力,勇敢面對龍口。
2. 這座山口地勢險要,是進入這個地區的唯一通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條巨大的龍張開嘴巴,形成一個險要的地方,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龍口”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龍口”相關的成語,如“龍騰虎躍”、“龍馬精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山口像一條龍的嘴巴,非常險要。
2. 初中生:在比賽的最后一分鐘,我們成功地闖過了龍口,贏得了比賽。
3. 高中生: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必須保持冷靜,勇敢地面對龍口,戰勝困難。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我們能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一個龍口。
5. 成年人:在職場上,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龍口,需要勇氣和智慧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