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羅陀
成語(Idiom):那羅陀
發音(Pronunciation):nà luó t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外貌或容貌特別丑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那羅陀,又稱“那羅陀鼠”,是指歐洲的直布羅陀地區的一種特殊的獼猴。由于其外貌丑陋猙獰,因此用來形容人的相貌特別丑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相貌特別丑陋,帶有一定的諷刺意味。可以用來戲謔朋友或者開玩笑,但需要注意使用的場合和語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直布羅陀地區是一個位于歐洲南部的海峽,這里的獼猴被稱為那羅陀獼猴,因其猙獰丑陋的外貌而聞名。人們通過這個成語來形容丑陋的人,將那羅陀獼猴的外貌特征與人的相貌聯系在一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那羅陀屬于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長得真是那羅陀,簡直讓人難以直視。
2. 這個小孩長得那羅陀,但是人很善良。
3. 別看他那羅陀,但是內心很美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那羅陀獼猴的丑陋外貌來記憶這個成語,將其與丑陋的相貌聯系在一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直布羅陀地區和那羅陀獼猴的相關知識,可以深入了解這個成語的背景和起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長得那羅陀,就像是從動畫片里走出來的怪物。
2. 初中生:她那羅陀的相貌并不影響她的自信和樂觀。
3. 高中生:有些人長得那羅陀,但是內心美麗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