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禍
基本解釋
馬的異常現象。迷信者用以附會人事,以為災禍之兆。《漢書·五行志下之上》:“皇之不極,是謂不建……時則有射妖,時則有龍蛇之孽,時則有馬禍。”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六:“ 秦孝公 二十一年,有馬生人。 昭公 二十年,牡馬生子而死。 劉向 以為皆馬禍也。”《隋書·五行志下》:“ 侯景 僭尊號於 江 南,每將戰,其所乘白馬長鳴蹀足者輙勝,垂頭者輙不利。 西州 之役,馬臥不起, 景 拜請,且箠之,竟不動。近馬禍也……故馬為怪, 景 因此大敗。”
成語(Idiom):馬禍
發音(Pronunciation):mǎ 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由于馬匹引起的災禍或意外事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禍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用來描述由于馬匹引起的意外事故或災禍。馬匹在古代是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因此,馬禍成語暗示了馬匹所帶來的不可預測的風險和可能的危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禍成語可以用于形容各種由于馬匹引起的事故或災禍,比如馬車翻車、騎馬摔倒等。此外,馬禍也可以用于比喻其他事物或行為可能引發的意外或危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禍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一》中。故事講述了齊國的國君齊桓公在打獵時,一匹馬突然受到驚嚇,踢中了桓公的胯下,導致他受傷。這個故事成了馬禍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馬禍的結構是“名詞 + 形容詞”,其中“馬”表示馬匹,“禍”表示災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騎馬過山時不小心摔倒了,真是個馬禍。
2. 馬禍發生后,他的骨頭斷了好幾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馬相關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比如想象一個騎馬的人不小心摔倒,引發了一場災禍。另外,可以將“馬禍”與“馬匹”這兩個詞的發音相結合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馬相關的成語和詞語,比如“馬不停蹄”、“騎虎難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我看到一部電影,主人公在追逐場面中遇到了馬禍。
2. 初中生:他騎馬沖過河時,不小心滑倒了,發生了一起馬禍。
3. 高中生:這個城市的交通事故中,馬禍占據了一定比例,需要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