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柱
基本解釋
東漢 馬援 征服 交趾 ,立銅柱以為 漢 南邊疆界的標志。見《后漢書·馬援傳》“嶠南悉平” 李賢 注引 晉 顧微 《廣州記》。后因以“馬援柱”、“馬柱”為典實。 明 莫止 《贈何舍人赍詔南紀諸鎮》詩:“君不見 馬援 柱, 孔明 碑,剝落黃蒿里,千年莓苔待君洗。” 清 丘逢甲 《寄蘭史曉滄菽園用曉滄韻》:“祇見螺舟來海外,未容 馬 柱表 交 南。”
成語(Idiom):馬援柱(mǎ yuán zhù)
發音(Pronunciation):mǎ yuán z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才能出眾的人,能夠支撐起事業的重要角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援柱這個成語由“馬援”和“柱”兩個詞組成。馬援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將軍,他以勇猛善戰而聞名,被譽為“猛將”。柱表示支撐、支持的意思。馬援柱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才能出眾的人,就像一根柱子一樣,能夠支撐起事業的重要角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援柱常用于形容在團隊、組織或事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人。這個成語可以形容一個人的能力、才華、影響力等,強調其在團隊或事業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援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將軍,他在戰場上表現出色,被譽為“猛將”。他以勇猛善戰而聞名,被朝廷派往西域平定叛亂。馬援在西域的戰場上表現出色,取得了重大勝利,被封為西域都護。他在平定叛亂、鞏固邊疆、保衛國家安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被視為對國家事業有重大貢獻的人。因此,馬援柱這個成語就是由他的名字和他的戰功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成語為“馬援柱”,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項目中,他是我們團隊的馬援柱,承擔著重要的工作。
2. 她在公司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可以說是公司的馬援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將馬援柱這個成語與馬援將軍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馬援將軍勇猛善戰,就像一根柱子一樣,支撐起整個戰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馬援將軍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在西域平定叛亂中的戰功和貢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馬援柱就像班級中的班長,負責組織大家一起做活動。
2. 初中生:老師是我們學校的馬援柱,帶領我們取得了很多好成績。
3. 高中生:父親是我們家庭的馬援柱,支撐著整個家庭的發展。
4. 大學生:團隊中的項目經理是我們的馬援柱,帶領我們完成了一項又一項的任務。